人類使用藍靛染色至少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世界各文化古國都有悠久的藍染文化。
藍在我國向來為庶民衣著的主要色調,不但使用的人口眾多,同時也發展出多種多樣的藍染技藝。
馬藍又稱山藍,俗稱大青或大菁,爵床科,性喜陰濕,生長在多雨多霧的山區林間,故以北部較多。
染藍植物採收後多以浸漚法或堆積發酵法將它製成藍靛,又因藍靛染料屬於還原性材料,
不能直接調水染色,必須經過發酵還原的過程才能使靛青素與被染纖維產生結合,
所以從事藍染的人必須克服製靛、建藍及染色法三方面的技術關卡,
才能使藍草植物轉化為生趣盎然的染色材料。
藍靛製作過程:
1. 採 收 藍 草
2. 浸 泡 藍 草
3. 撈 除 枝 葉
4. 加 入 石 灰
5. 打 藍 (靛)
6. 靜 置
7. 瀝 乾
|